1.一种尿素造粒塔结构,其包括外层塔体(1),该外层塔体(1)内的顶部连接设置有通
风间(2),其特征在于,通风间(2)的顶端设置有与该通风间(2)连通的干法除尘装置(3),以
及该通风间(2)的底端设置有与外层塔体(1)内底部的尿素颗粒成型收集区(M)连通的造粒
间(4),该通风间(2)的墙体上设置有多个与尿素颗粒成型收集区(M)连通的顶部通风孔
(21),以及该造粒间(4)的底部呈从顶部到底部逐渐收缩状;顶部的风机设置于造粒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尿素造粒塔结构,其特征在于,顶部通风孔(21)为圆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尿素造粒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造粒间(4)底部呈倒圆
台形,该造粒间(4)倒圆台形底部的下底面上设置有喷淋装置(41),该喷淋装置(41)的喷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尿素造粒塔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尿素颗粒成型收集区
(M)底侧的外层塔体(1)上设置有收集装置(5),在该收集装置(5)上侧的外层塔体(1)上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尿素造粒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部通风孔(11)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尿素造粒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收集装置(5)包括漏斗
状承料盘(51),在承料盘(51)上口的顶侧设置有刮料机(52),以及在承料盘(51)下口的底
7.根据权利要求1、2、4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尿素造m6米乐官网 米乐M6平台入口粒塔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尿素造粒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干法除尘装置(3)包括
位于通风间(2)顶端的滤袋除尘装置(31),以及包括位于该滤袋除尘装置(31)顶端且与该
杂、投资和运行成本高,一般厂家极少使用;大多数企业往往采用设备简单、投资小、运行成
统计数字表明:从1953‑2000年期间,在生产过程中,尿素粉料及尿基复合肥造粒
塔的粉尘和氨类似物基本放空至大气,自然通风尿素及尿基复合肥造粒塔的粉尘排放约为
污染物进行排序,自然通风结构的尿素造粒塔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在首位且其产生大气
污染物所占比例非常大。因此随着环保压力增加,针对自然通风结构的尿素造粒塔的环保
技术升级改造逐渐加大,环保技术升级改造主要有水洗除尘和干法除尘等两种技术。经过
水洗除尘技术改造的造粒塔仍有非常浓重的烟气拖尾、排放仍严重超标且表观污染加重等
缺陷。经过干法除尘技术改造的造粒塔,无目视可见污染物,且粉尘、氨排放均原高于现有
如图3所示,为目前采用干法除尘装置的造粒塔,其仅仅是在造粒塔的顶部增加了
干法除尘装置,未对造粒塔的结构进行相应优化,其装配干法除尘装置后,因塔体受力较
差,必须为满足受力要求加厚塔体,进而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此外,在现有造粒塔中,造粒
间和外层塔壁之间间隙较小,大量的风直接从造粒间和塔壁之间向上流动,在尿素液态喷
淋装置周围一定的区域内形成“死角”;在“死角”处没有风流过时,此“死角”处无法进行液
了通风结构和造粒间结构,使得尿素造粒塔结构整体受力更好,以及使得造粒间喷淋液可
塔体,该外层塔体内的顶部连接设置有通风间,通风间的顶端设置有与该通风间连通的干
法除尘装置,以及该通风间的底端设置有与外层塔体内底部的尿素颗粒成型收集区连通的
造粒间,该通风间的墙体上设置有多个与尿素颗粒成型收集区连通的顶部通风孔,以及该
淋装置,该喷淋装置的喷口设置于造粒间的底侧,且在该下底面上预留有检修空间。
优选地,该收集装置包括漏斗状承料盘,在承料盘上口的顶侧设置有刮料机,以及
1、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尿素造粒塔外墙体底部和内墙体顶部(通风间处)的矩形百
叶窗,改为若干较小的圆形或腰形孔,在满足通风量的前提下,在横向和竖向上错开布置通
风孔,以优化尿素造粒塔外墙和内墙的受力结构,从而可以适当较小塔外墙厚度,减少混凝
土、钢材等的使用量,且塔内墙受力状态得到改善后,干法除尘装置受力点可以布置在内墙
2、本实用新型对造粒间的结构进行了优化,使造粒间的底部呈倒圆台形结构,便
于风从造粒间底部尿素液态喷淋装置处流过,消除原有液滴传热的死角,扩大了塔底来的
冷却风与尿素液滴接触区域,使得更多的热态液滴在相对地面的更高点就能够与塔底而来
的冷却风产生传热交换。增加了尿素液滴的有效行程高度,有利于延缓尿素液滴的下降时
1外层塔体,11底部通风孔;2通风间,21顶部通风孔;3干法除尘装置,31滤袋除尘
装置,32净化装置,321喷吹系统,33风机;4造粒间,41喷淋装置,42检修空间;5收集装置,51
承料盘,52刮料机,53输送带;6百叶窗;7顶篷;M尿素颗粒成型收集区,B尿素喷淋成型区,C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
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
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
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
需要注意,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
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尿素造粒塔结构,包括外层塔体1,该外层塔体1内的顶部连
接设置有通风间2,通风间2的顶端设置有与该通风间2连通的干法除尘装置3,该干法除尘
装置3包括位于通风间2顶端的滤袋除尘装置31,以及包括位于该滤袋除尘装置31顶端且与
该滤袋除尘装置31连通的抽吸式风机33。以及该通风间2的底端设置有与外层塔体1内底部
的尿素颗粒成型收集区M连通的造粒间4,其中,为方便描述,此处的尿素颗粒成型收集区M
也即为造粒间4底部的换热区域,包括靠近顶部的尿素喷淋成型区B和靠近底部的尿素成品
该通风间2的墙体上设置有多个与尿素颗粒成型收集区M连通的顶部通风孔21,该
顶部通风孔21设置于该造粒间4竖向设置的墙体上,该顶部通风孔21为圆形孔和/或腰形
孔,即可以为圆形孔、腰形孔或圆形孔和腰形孔的组合,且该顶部通风孔21为无活动窗型通
风孔,即为普通通风孔,无须安装百叶窗。同样的,在尿素颗粒成型收集区M底侧的外层塔体
1上还设置有收集装置5,在该收集装置5上侧的外层塔体1上还设置有多个底部通风孔11。
该收集装置5包括漏斗状承料盘51,在承料盘51上口的顶侧设置有刮料机52,以及在承料盘
51下口的底侧设置有输送带53。该底部通风孔11为圆形孔和/或腰形孔,该底部通风孔11为
无活动窗型通风孔,与顶部通风孔设计原理相同。多个顶部通风孔21或底部通风孔11在横
也即如图1所示,将图3所示的原有顶部通风间2处和外层塔体1底部的百叶窗6去
除了,改为更小的圆形或腰形无活动窗型通风孔。原因在于,在干法除尘装置3加装之前的
自然通风尿素造粒塔,是根据环境温度、产量调节百叶窗6的角度来调整进风量。但在顶部
加装干法除尘装置3后,则是采用风机33强制通风的方式,是根据环境温度、产量调整运行
风机33的数量来调整进风量。因此在使用干法除尘装置3后,原有顶部百叶窗6和底部百叶
其中,顶部百叶窗6处需在塔体内墙上开多个孔,用来安装固定百叶窗6,对内墙的
承载力影响很大。当增加干法除尘装置3时,此处塔体强度满足不了新装设备重量的要求;
需要将受力点布置在外墙体处,给干法除尘装置3增加了大量的不必要的钢材,造成资源的
浪费。以及,底部百叶窗6需在外层塔体1的底部开多个孔,该外层塔体1又是塔的承重墙体,
所以对塔的整体受力情况影响很大,开设大的矩形孔安装百叶窗6时,需要加大塔体的厚度
等方式来提高塔的承载力;且本身百叶窗6重量也对塔体的受力情况产生一定影响,增加塔
因此在本方案中,如图3所示,取消了顶部百叶窗6和底部百叶窗6,将原有安装百
叶窗6的矩形孔改为更小的圆形或腰形孔,仅需满足基础的进风量即可,单个开孔面积和开
孔总面积均较之前降低,可以改善塔体的受力情况,以及进一步,本方案中将开设的多个顶
部通风孔21和底部通风孔11采用在横向或竖向上错开布置的方式,以防在塔体的一个方向
上开孔过多,可以进一步改善塔体的受力情况,提高塔的整体强度。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
塔壁厚度,减少混凝土、钢材等的使用量;另一方面,通风间2处的内墙承载力更好,干法除
尘装置3可以布置在内墙上,也相应减小设备的尺寸,减少不必要的钢材用量,节约大量的
以及如图1所示,该造粒间4的底部呈从顶部到底部逐渐收缩状。优选该造粒间4底
部呈倒圆台形,该造粒间4倒圆台形底部的下底面上设置有喷淋装置41,该喷淋装置41的喷
众知,在尿素制造过程中,为制得粒状尿素,须将尿素溶液浓缩至99.7%(质量),
然后经熔融尿素泵送至尿素造粒塔顶的尿素液态喷淋装置41。造粒时,熔融尿液(~132℃)
自尿素造粒塔上段经尿素液态喷淋装置41在离心力作用下,沿切向抛射而出,转速越高、孔
径越大抛射距离越远。抛射而出的尿液受冷却风的拉扯作用,在下降过程中被空气自然分
段,在塔体上部形成熔融态液滴,热态液滴与塔底而来的冷却风产生传质传热交换;逐渐降
在塔上部位置因为典型的“热球”效应其下降速度远低于自由落体速度,随“热球”
温度下降其下降分速度逐渐加快,最终受制于空气阻力和粒子表面边界作用,下降速度成
为稳定值(约9~12m/s)。尿素造m6米乐官网 米乐M6平台入口粒塔为自然通风,有效高度约50~60m。落至塔底的颗粒状
因此,在现有的尿素造粒塔结构中,如图4所示,尿素造粒塔底部为平直式,与塔体
外壁之间间隙较小,大量的风直接从造粒间4和外层塔体1之间向上流动,在喷淋装置41周
在本方案中,如图1所示,将造粒间4的底部优化为上宽下窄的倒圆台形,底部下底
面除设置的喷淋装置41外,还留有维修等所需的最小尺寸检修空间42。优化后的结构可以
扩大气流的流过区域,大量减小尿素液态喷淋装置41周围死角区域,扩大塔底而来的冷却
风与尿素液滴接触区域,使得更多的热态液滴在相对地面的更高点就能够与塔底而来的冷
却风产生传热交换。对液滴来说增加了有效的行程高度,有利于延缓液滴的下降时间,使得
落至塔底的颗粒状尿素的温度得到了有效的降低。从而可以在保持塔底的颗粒状尿素的温
度不变的情况下,需要的通风量大幅减少,可以减少相应的运行风机33数量,降低能耗。
以及,为进一步改善通风间2处内墙体的受力情况及减少资源浪费。如图2所示,可
以将顶部的风机33设置于造粒间4内,与通风间2上的顶部通风孔21连通进行引风,这样避
免了风机33在干法除尘装置3顶部时滤袋造成的阻力影响,可以大幅降低风机33的运行功
率,节约能耗的同时,还可以选用功耗较低型号较小的风机33,可以相应改善墙体的受力情
况。另外,如图2中将干法除尘装置3顶部的风机33设置在通风间2中之后,其干法除尘装置3
原净化装置32便得到解放,可以改进为敞开式,将原封闭净化装置32的花板去除,仅保留顶
部一层花板,用于悬挂固定滤袋,为放置滤袋受雨雪影响,另在花板的顶部设置可收展的顶
篷7,用于遮挡雨雪。在花板和顶篷7之间设置喷吹系统321,用于对滤袋进行清洗。
通过本实用新型优化后的尿素造粒塔,加装干法除尘装置后,环保不仅达标(远高
于现有国标),而且还可以大量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能耗,实现节能减排,绿色低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