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病例】一例猫纤维肉瘤型腹膜间皮瘤的病例报告—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您好,欢迎访问米乐m6官方网站!
10年专注环保尿素研发制造 环保尿素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400-563-4540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病例】一例猫纤维肉瘤型腹膜间皮瘤的病例报告

作者:小编 时间:2025-02-17 09:37:13 点击:

  浆膜表面的原发性肿瘤在兽医学中并不常见。间皮瘤可以是良性或恶性的,根据其特征主要分为,其中纤维型间皮瘤在家养动物中最少见,其存在许多相似疾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免耽误病情。

  一只9岁的家养短毛猫因近期表现出虚弱和嗜睡而被紧急送诊。检查时,该猫处于半昏迷状态,体温、血压低,并伴有显著的腹部膨胀。通过腹腔穿刺术移除了大约1L血性腹腔液。影像学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评估提示存在肿瘤。

  在主人同意下对该猫实施安乐死。尸检显示,网膜向前收缩形成不规则的分叶状肿块,包绕胃和近端肠道,并局部浸润脾脏。内脏和壁层腹膜表面均增厚,表面覆盖灰白色易碎物质,并偶见坚硬的纤维性斑块。显微镜下,浆膜表面被新生的梭形细胞侵占,这些细胞周围通常伴有中等至大量的纤维间质。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对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肌间线蛋白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性,这与间皮瘤的诊断一致。

  一只4.5公斤的已绝育短毛母猫因在1天前表现出厌食、拒饮、虚弱和嗜睡等病征被送至急诊部门。该猫未按时接种狂犬疫苗及猫三联疫苗,且同时在室内外饲养。在送诊前一晚,猫主人注意到患宠出现严重的共济失调,且在送诊当天早上发生呕吐。

【病例】一例猫纤维肉瘤型腹膜间皮瘤的病例报告(图1)

  严重低体温(34.3°C)、心动过缓(137次/分钟)和正常呼吸频率(16次/分钟)。猫脱水程度为10-12%,伴严重低血压,收缩压仅为50 mmHg,股动脉搏动微弱。腹部严重膨胀,呈对称性增大。

  采用液体疗法后,采集额外血液样本进行全血细胞计数(CBC)、血清生化分析、猫白血病病毒(FeLV)抗原检测和猫免疫缺陷病毒(FIV)抗体检测。

  倾向于癌性腹膜炎或肉瘤性腹膜炎。其他可能疾病包括感染性或炎症性疾病,如猫传染性腹膜炎或真菌感染。

  所有样本中均可见异常大型的圆形细胞,伴有细小空泡。观察到单核、双核和多核细胞,具有较大变异性及不规则的核仁。提示可能为腺癌、间皮瘤或血管肉瘤。由于预后不良,该猫被实施安乐死,并进行了尸检。

  网膜向前收缩形成一个直径约10cm的大型、不规则、坚硬、棕褐色、多结节的肿块(见图1)。肿块包绕肠道(包括胃),并与脾脏相连。脾脏表面可见肿块局部浸润,囊膜表面弥漫覆盖灰白色的半易碎物质。腹腔内含约30ml血性浆液,壁层腹膜弥漫性增厚,散布多灶性坚硬的白色至棕褐色斑块,大小范围为2至6cm。肝脏呈弥漫性苍黄色,其囊膜表面局部可见与上述相似的灰白色物质堆积。

【病例】一例猫纤维肉瘤型腹膜间皮瘤的病例报告(图2)

  图1. 腹膜间皮瘤;大网膜向前收缩成一个多结节性肿块(箭头所示)。在腹壁上可见多灶性纤维性斑块(星号所示),腹腔内有少量血性浆液。

  网膜表面被无包膜且边界中等清晰的肿瘤组织侵袭(图2),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偶见侵入残留的网膜脂肪组织深层。

  肿瘤细胞呈条状或束状排列,由中等到显著的纤维血管或密集纤维间质支撑(图3)。肿瘤细胞的细胞边界不一,含有少量丝状嗜酸性胞质,核为圆形至长椭圆形,具有细密的点状染色质和1–2个突出的核仁。肿瘤显示中等程度的细胞和核的异形性,且有较高的分裂相(2–3个/400倍视野),偶见异常的有丝分裂。

【病例】一例猫纤维肉瘤型腹膜间皮瘤的病例报告(图3)

  图2. 大网膜;猫。纤维肉瘤样腹膜间皮瘤,特征为肿瘤性梭形细胞及中到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引起的腹膜显著增厚。肿瘤细胞成束多灶性地延伸至下方脂肪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

  图3. 网膜;猫。图2中肿瘤性间充质细胞的高倍放大图。肿瘤细胞呈条状排列,伴有中等量的纤维结缔组织间质。可见一个有丝分裂象(箭头所示)。苏木精-伊红染色。比例尺 = 20 µm。

  图4. 腹膜纤维肉瘤样间皮瘤;猫。绝大多数肿瘤细胞表现出对波形蛋白的强烈胞质免疫反应性。比例尺 = 20 µm。

  图5. 腹膜纤维肉瘤样间皮瘤;猫。较少的肿瘤细胞表现出对细胞角蛋白的中等程度胞质免疫反应性。比例尺 = 20 µm。

  根据大体检查、镜下观察和免疫组化结果,本文病例的首选诊断为纤维肉瘤样间皮瘤。

  肿瘤的显著特征包括肿瘤细胞沿浆膜表面的分布,以及同时表达波形蛋白和细胞角蛋白。此外,尽管肌间线蛋白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并非肉瘤样间皮瘤的特异性标志,但其表达模式在本病例中与人类肉瘤样间皮瘤的报道相符[9]。

  心包、胸膜、腹膜腔、内脏器官以及睾丸的鞘膜由一层称为间皮的单层细胞覆盖。间皮的功能是提供对物理损伤和病原体入侵的保护。

  间皮瘤的三种主要组织学类型为:上皮样型、肉瘤样型(梭形细胞型、纤维型、纤维肉瘤样型)和混合型(双相型)[7]。

  恶性间皮瘤(MM)在所有物种中均罕见,在猫中更是罕见。猫通常在成年期以自发性或特发性的形式发病[2]。恶性间皮瘤已被认为与多种诱发因素相关,包括放射暴露、化学暴露、遗传易感性、石棉和非石棉纤维[15]。

  恶性间皮瘤的诊断本质上是一个排除性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形态学检查(如大体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子显微镜)。由于淋巴管阻塞和肿瘤表面的渗出,积液是常见的临床表现。

  典型尸检特征包括:多个大小从几毫米到大于5cm的不等的广基或带蒂结节,或从增厚的肠系膜或浆膜表面突出的绒毛状结构。肿块最终可能融合形成包裹器官的肿瘤组织,正如本文中的网膜所见。以往猫腹膜间皮瘤的报道描述了多个与浆膜表面相关的结节[1, 2, 8, 12]。本病例的网膜肿块伴有增厚的腹膜及纤维斑块的大体表现是独特的,可能归因于肿瘤的特异性形态。此外,迄今为止报道的猫腹膜间皮瘤在组织学上均为上皮样型或双相型,而非纤维型或纤维肉瘤样型。

  通过组织学明确诊断MM可能具有挑战性。根据肿瘤的形态学,间皮瘤的常见鉴别诊断包括癌或腺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转移米乐 登录入口性鳞状细胞癌、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反应性细胞性纤维化。

  腹腔内和/或全身化疗,例如卡铂、阿霉素或米托蒽醌。根治性切除术、放射治疗和临床支持护理是其他治疗方法[13]。由于此病的低发生率以及大多数动物在诊断时即被实施安乐死,尚无正式报告的中位生存期[15]。

  总之,本报告描述了一例猫的纤维肉瘤样腹膜间皮瘤。恶性间皮瘤是一种罕见但高致死率的肿瘤,病况复杂且诊断困难。尽管在人类试验中已实施许多诊断工具和实验性治疗,但兽医学中往往需要特定物种的信息,无法照搬人类的治疗模式。本报告为兽医学文献中关于动物间皮瘤的研究提供了补充,并有助于对猫间皮瘤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