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一年前,2024年1月31日,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在1726字的新闻通稿中,“新质生产力”一词出现了14次,足见国家层面对其重视程度。
目光聚焦无锡,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参加2024年江苏两会无锡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时,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之于无锡的重要性。时隔一年,2025年1月19日,信长星来到他所在的江苏两会无锡代表团,再次强调无锡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展现更大作为”。
2月17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其中,与无锡颇有渊源的民营企业——银河航天成为会议“座上宾”。
作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军企业,银河航天已发送十余颗全球领先的卫星,构建起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小蜘蛛网”,完成多项全球首次、国内首次的卫星互联网应用验证。2024年6月24日,银河航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成立;同年6月27日,梁溪空天产业园银河航天卫星能源系统研制基地项目开工,手机直连卫星项目同步签约。
商业航天“翘楚”结缘江南名城,其背后是辽阔的“无锡空天蓝图”。目前,全国80%的空天产业头部企业布局北京、上海、陕西;北m6米乐官网 米乐M6平台入口京、上海、陕西80%的空天产业头部企业落子无锡。
其中,梁溪区更是成为中国商业空天领域的一匹“黑马”,去年8月获评全省唯一空天产业类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造火箭、造卫星、发卫星、用卫星”,这里一应俱全;商业火箭、卫星制造及应用、空间信息应用,三个百亿级产业蓬勃起势;东方空间、天兵科技、紫微科技等“明星企业”均在此布局。
江苏省首个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会在无锡成立;江苏省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将落地无锡;苏锡“空空联程”空中快线顺利开通;“中德合制”道尼尔海翼海星飞机水上首飞圆满成功……
春华秋实,无锡的天空日趋忙碌,快递包裹走“天路”直达家门口,打“飞的”鸟瞰鼋头渚落英缤纷,消防灭火无人机投身“火场”实战演练……这些场景,已成为无锡低空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
此刻,琳琅满目的“未来感”早已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而是真实的城市脉搏。放眼无锡,这座制造业强市素来有着丰厚的工业底蕴,但从不固步自封,而是瞄准先机,勇敢踏浪时代最前沿。
在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中,被公认为全球高精尖技术竞赛场的集成电路产业是无锡最具核心竞争力m6米乐官网 米乐M6平台入口和持续爆发力的“王牌产业”,也是无锡成功切入量子科技这一未来赛道的先天禀赋。
9月2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建设的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宣布正式启用,这标志着光子芯片正式步入产业化快车道,将突破计算范式限制,为大规模智算带来新的想象空间,一个属于光子的辉煌时代在无锡开启。
至此,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无锡已与众多未来产业形成强关联:从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首飞成功,从无人巴士在重要交通枢纽间穿梭不停,到人形机器人“Atom”在全世界各顶级主题乐园闪亮登场……竞逐新质生产力,无锡的未来将充满“质感”。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点在于创新,而“创新”二字无疑是无锡的一张特色名片。2024年,无锡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升至41.6%、52.8%。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无锡优势产业再出硬核成果:
物联网“一感两网”持续提升,制定支持政策推动智能传感产业发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全面启动,入选工信部物联网赋能行业典型案例全省最多;
集成电路“核心三业”比例更趋优化,设计业全国排米乐 登录入口名上升一位,建成华虹无锡基地二期等一批重大晶圆制造项目,封测业承担更多战略任务,设备业营收增长超30%,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中集成电路领域占1/3;
做强生物医药“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产业链,加强龙头企业跟踪服务,11个特色园区建设扎实推进,2个I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全省第二。
探索无锡的创新禀赋,大院大所是关键要素。沿着一条11.8公里长的“院所路”——山水东路,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校区、中国船舶七〇二所、航天新气象、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等一大批科研院所接续布局,“奋斗者”号、“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从中诞生。
2024年春天,沿山水东路向两侧拓展规划了一片近7平方公里的“科创谷”,自南向北依次布局了太湖植物园、深海装备技术产业园、申威产业园和南泉科技园等八大园区,进一步强化山水东路科技创新策源的功能,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例如,2024年,无锡企业途深智合联合多家院所机构,共同发布了国内首个自然语言文本蛋白质大模型TourSynbio™,将大幅加快酶改造和全新蛋白质序列设计过程,深度赋能生物制造、生物医药和可持续生物技术等众多领域。TourSynbio™的运作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而重点孵化途深智合的机构正是新晋大院大所——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
有开拓市场的需求,但缺应用场景,产品没落脚点;有潜在米乐 登录入口场景,但缺策划开发,产品没发力点。这些都是企业生产经营中让人头疼的问题。如今,这些问题,正在被无锡“看见”并试图破解。
1月9日,在无锡两会召开前夕,无锡市场景创新大会召开,在这场无锡当地媒体称之为“特种兵式筹办”的大会上,无锡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正式揭牌,并发布了第一批场景清单,探索如何为场景找产品、为产品找场景,推动科技成果与实际应用需求高效对接。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二十年来,《太湖美》悠扬的旋律已和城市的文化形象融为了一体,见证无锡逐绿而行的非凡历程。而今,“绿色生产力就是新质生产力”在此具象化。
2024年,“美丽无锡”绿意葱茏。净增造林面积6600亩,修复湿地4000亩,林木覆盖率保持全省领先;PM2.5平均浓度全省第二,主要入太湖河流新增4条、合计8条水质达到Ⅱ类,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好于全湖、好于预期。
与此同时,超2000亿规模的无锡新能源产业正擦亮“新能源装备之都”的耀眼名片。2024年,无锡绿电、绿证交易量分别增长190%、60%,出具国际认可的碳足迹核查报告超300份,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海船“蠡湖未来”号建成下水。
曾经的“化工之乡”宜兴周铁镇变身“无化区”,腾笼换鸟培育新质生产力,重新布局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配件等产业。
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不仅是滨湖区竞速量子科技赛道的“头号工程”,还是全市首个新建分布式光伏发电实时并网项目。随着一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研究院楼顶铺设完成,这里既能独立发电又能并网运行,年发电量预计达2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吨,实现高效供电的同时最大化利用绿色电能。褪去钢筋水泥的“灰白”,变成绿色低碳的“丛林”,一座座节能建筑正在湖湾蓬勃“生长”。
目光投向科创谷,这里已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海空天核心装备、数字影视文化三大核心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企业3000余家,这些企业正借力区域创新资源优势,加速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而滨湖区高起点谋划的“五湾五城”,定位虽不同,但都具有“山水科创”共性。
山水间蹚出“科创路”,这样的故事还有更多。无锡以绿水青山赋能产业发展,把最佳位置留给科创企业,并配足配齐算力、数据、低空空域、绿电绿证等各类新型生产要素,以要素的高度集聚促进企业高效成长、产业高速发展,真正让美丽生态空间变为科创活力空间。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的二十周年。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无锡的生态优势与科创潜力正发生着良性互动。万顷碧波映照下,这颗“太湖明珠”向绿又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