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中国尿素行业产能、产量、消费量、政策、出口、产业链、重点企业及趋势分析「图」—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您好,欢迎访问米乐m6官方网站!
10年专注环保尿素研发制造 环保尿素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400-563-4540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中国尿素行业产能、产量、消费量、政策、出口、产业链、重点企业及趋势分析「图」

作者:小编 时间:2024-06-21 05:36:04 点击:

  尿素,又称脲、碳酰胺,一种白色晶体,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也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尿素作为一种中性肥料,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它易保存,使用方便,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小,是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也是含氮量最高的氮肥。依据尿素的生产工艺,可将尿素分为煤头尿素、天然气尿素以及焦炉气尿素。

中国尿素行业产能、产量、消费量、政策、出口、产业链、重点企业及趋势分析「图」(图1)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五部门于2023年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增加乙二醇,尿素,钛白粉等11个领域,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原则上应在2026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中国尿素行业产能、产量、消费量、政策、出口、产业链、重点企业及趋势分析「图」(图2)

  从尿素行业产业链来看,上游涉及的原材料为煤炭、天然气和焦炉气等;下游产品则包括但不限于农用氨肥、三聚氰胺、人造板、车用尿米乐M6 m6米乐素,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农业领域以及工业领域。

中国尿素行业产能、产量、消费量、政策、出口、产业链、重点企业及趋势分析「图」(图3)

  合成氨是尿素的前身,而且在尿素的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合成氨,尿素装置通常是和合成氨装置一体化建设的,以达到经济上最合理。2021年,中国合成氨产量为5189.38万吨。

中国尿素行业产能、产量、消费量、政策、出口、产业链、重点企业及趋势分析「图」(图4)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尿素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整体来看,2022年的我国尿素行业实现供需双增。供给而言,2022年的尿素产能与产量分别为6634万吨、5761万吨;主要是国内尿素停产企业复产,行业开工率提升,日产居于高位。

中国尿素行业产能、产量、消费量、政策、出口、产业链、重点企业及趋势分析「图」(图5)

  消费端而言,因产业链、供应链不畅,国际能源、粮食、化肥等大宗商品供给紧张,尿素价格呈高位运行状态。2022年,中国尿素表观消费量为5478.7万吨,较上年增长8.7%。

中国尿素行业产能、产量、消费量、政策、出口、产业链、重点企业及趋势分析「图」(图6)

  2022年,我国农业领域消费尿素约3500万吨,比上年增长约440万吨;非农领域消费尿素约1900万吨,比上年减少约100万吨。其中,作为车用尿素和电力脱硝用尿素的消费量仍保持增长,三聚氰胺、人造板等领域的尿素消费量受家具市场影响而下滑显著。

中国尿素行业产能、产量、消费量、政策、出口、产业链、重点企业及趋势分析「图」(图7)

  据海关数据,2022年的中国出口尿素283.1万吨,较上年下降46.4%;在疫情政策放松后,跨区域物流逐渐恢复正常,因此国内外的供应量相对充足。

中国尿素行业产能、产量、消费量、政策、出口、产业链、重点企业及趋势分析「图」(图8)

  内蒙古远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天然碱法制纯碱和小苏打、煤制尿素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远兴能源拥有纯碱在产产能180万吨/年,小苏打在产产能110万吨/年,尿素在产产能154万吨/年,纯碱、小苏打及尿素产能均居国内前列,小苏打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占有50%m6米乐官网 米乐M6平台入口以上的出口份额。2022年,远兴能源实现总营业收入为109.87亿元,其中的自产尿素的营收为37.94亿元,毛利率为29.60%。

中国尿素行业产能、产量、消费量、政策、出口、产业链、重点企业及趋势分析「图」(图9)

  从尿素行业下游需求的发展趋势来看,农业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工业需求与经济趋势有一定相关性,在双碳、环保等政策收紧的情况下,车用需求属于增长领域。2023年,尿素生产、贸易和需求预计将有所恢复,国内原料煤炭、天然气供应形势依然偏紧,价格持续高位,对尿素成本端形成支撑,我国尿素市场预计将持续保持供需两旺,非农领域需求增长尤为显著。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m6米乐官网 米乐M6平台入口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米乐M6 m6米乐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