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确切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是需要做一次健康体检。若感到疲劳、胃口差、睡眠
不好、体重明显变化这些信号时,就是在提醒您赶快去医院吧。我们可以告诉您,在您的身
体出现器质性变化之前,您的血液成分可能已经出现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医学检
三大常规检验指的是血液常规检验、尿液常规检验和粪便常规检验。一个人患有某种疾
病时,机体的内、外环境平衡受到破坏,往往能在血液、尿液和粪便中发现一些变化。如患
了大叶性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炎症性疾病,血常规项目中白细胞会增高,细胞分类会有改
变。发生尿路感染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常规检验就会出现白细胞、红细胞、
管型等改变。患有上消化道疾病,发现粪便黑色,潜血试验会出现阳性,患寄生虫病时,在
三大常规检验简便快速,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疾病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血液生化检验的项目较多,常规体检中常常选择肝功能试验、肾功能试验、血糖和血脂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被比喻为是人体内的一座“化工厂”,是体内几乎一切物质代
谢的重要场地,还具有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灭活、解毒)等重要功能。正常情况下,肝
脏的各种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人体一旦受到体内外各种致病因子的侵犯,包括摄入体内经
吸收入血的药物、毒物、致癌物等,首先抵达肝脏,所以肝脏往往会首当其冲;或者当它的
负重超过了它的处理能力时,就会出现一些情况,使其功能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
肝功能检查的目的,就是要及时发现这种损害。另外,“肝功能试验”是一种习惯上的称
呼,实际上肝功能试验中有许多项目不是检测肝脏的“功能”,而是反映肝细胞损伤、肝细胞
因此肝功能检查是常规体检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必查内容,每一个项目代表了不同的功能
检查,有的是反映合成功能的,有的是反映解毒功能的,有的是反映分泌与排泄功能的,有
常规体检套餐一般选择有关胆色素代谢、蛋白质合成代谢、肝细胞受损和/或肝细胞恶
变的一些项目。小套餐包括总胆红素(TBil)测定、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总蛋白(TP)测定、白蛋白(Alb)测定、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GPT)测定、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
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LT/AST);大套餐再加上碱性磷酸酶(ALP;AKP)测定、γ-谷氨
酰氨基转移酶(γ-GT;GGT)测定等,有时还会加上甲胎蛋白(AFP)测定。
进入人体的食物和各种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吸收后产生的废物,可称为人体垃圾。肾脏则
被比喻为“垃圾处理厂”,它通过生成尿液可以排出废物和将超过机体需要的物质及进入人体
的外源性异物包括药物和毒物排出体外(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又可以回收有用的物质
(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肾小球和肾小管扮演着城市环卫工人的角色,不断地清除一
切垃圾又回收有用物质。当肾小球和肾小管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清理垃圾,使人体的氮和
肌酐等废物不能及时运走,沉积在血液中,这就有问题了。肾脏不仅是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
器官,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通过其内分泌的途径,参与机体水和电解质代谢调节、维持
血压等。由此我们看到了肾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平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肾功能
也是常规体检中的必查项目。包括尿素(Urea)测定、肌酐(Cre)测定、尿酸(UA)测
人体生命活动中离不开能量,血糖就是机体最重要的能源。血液中必须随时保持相对稳
定的血糖浓度,血糖过低可引发头晕、心慌甚至昏迷,血糖过高则可能是糖尿病,尤其是中
老年人。目前全世界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据统计,在我国平均每 65 个人中就有 1 个
糖尿病病人。因此在常规体检中做血糖(Glu)检查显得十分必要,这对于及时、早期发现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和游离脂肪
酸等,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结构成分,甘油
三酯是在空腹情况下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正常人血脂含量保持相对恒定,仅在较小范围内波
动。当来源过多(如饮食习惯)或去路减少(缺乏运动)时都可导致高血脂。高脂血症是指
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由于血脂在血液中以脂蛋白形式运输,实际上高脂
脂类成分对身体而言都是有益的,只是过量堆积时可以致病。从“冠心病”的角度来说,
医学界认为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的胆固醇和载脂蛋白 B,与肥胖、吸烟、高血压等等一起都
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与高密度脂蛋白结合的胆固醇和载脂蛋白 A1 则是冠心病的“保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的血脂增高倾向越来越明显。高血脂是人群中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这“三高”中最为普遍的现象。大家平时也很关心自己的血脂水平是
不是高了?血脂增高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引发心脑血管病,也可引发脂肪
肝;近年来,临床上发现青少年中风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所谓中风,医学上称为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原因是综合性的,“三高”也是高危信号之一。因此,
常规体检时,血脂已成为必查的项目。建议 20 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 3~5 年检查一次血
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
性疾病者;有皮肤黄色瘤者;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应作为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每 3~6
个月检查一次血脂。儿童的血脂异常也应引起重视,尤其肥胖儿童。妊娠后期各项血脂都会
增高,应在产后或终止哺乳后 3 个月查血才能反映其基本血脂水平。通过血脂检查,了解
您的血脂水平,并通过体育锻炼和饮食控制,使您的血脂能经常处于“合适水平”。
血脂检查有两种套餐,小套餐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大套餐再增加载脂蛋白 A1(ApoA1)、载
(1)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检查在常规体检套餐中,血液免疫检验项目最常被选择
的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五项标志物,俗称乙肝三系或乙肝两对半。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抗-HBs)、乙肝病毒 e 抗原(HBeAg)、乙肝病
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检查,有三方面的作用:①判断有无乙肝病毒感染;②判断
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传染性大小;③若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疗效评
(2)免疫球蛋白三项检查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它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
蛋白质,分为免疫球蛋白 G(IgG)、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M(IgM)、免疫球
蛋白 D(IgD)、免疫球蛋白 E(IgE)五类。主要存在于血液中,约占血清中蛋白质总量的
20%,5 种免疫球蛋白在血清中的含量各不相同。免疫球蛋白检测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
血沉是常被选择而又缺乏特异性的一项指标。有疲倦、乏力、低热、胃口差等亚健康表
现而又没有明确的原因时,血沉检查可供选择。要评估病情是不是处于活动期,也可以选择
人类有 20 多个血型系统,人们常说的某某人是某某血型,一般指的是 ABO 血型系统,所以血型检查通常就做 ABO 血型检查。还有一个重要的血型是 Rh 血型。
中国人 Rh 血型阳性的占到总人口的 99%以上,所以在我国 Rh 血型阴性的人,就属于
(1)基础套餐:包括血型(ABO+Rh)、乙肝五项+丙肝、艾滋病病毒(HIV)+梅
毒、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常规分析。检查目的为了解是否存在新生儿溶血的潜在
危险、肝脏功能及肝脏传染性疾病;及时了解传染性疾病,指导选择受孕时机,避免给婴儿
(2)特殊套餐:包括基础套餐+染色体检查。检查目的:针对家族中有遗传病史,女
(1)孕前检查主要检测生殖器官以及与之相关的免疫系统、遗传病史等,一般健康体
(2)基础套餐:包括生殖系统检查:白带常规+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检查。检查
(3)优生五项检查:包括巨细胞病毒(CMV)+弓形虫病毒(TOX)+风疹病毒(RUV)
+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单纯疱疹(HSV-Ⅱ)IgM、IgG 检查。检查目的是排除致畸
(4)肝功能及性传播性疾病检查:包括肝功能常规+血糖+乙肝五项+HBV DNA+丙
检查目的是了解肝功能和血糖情况,了解传染性疾病,指导选择受孕时机,降低母婴垂
(5)血型检查:ABO 血型+Rh 血型。目的是了解是否存在新生儿溶血的潜在危险。
(6)细胞内外叶酸+维生素 B12+同型半胱氨酸检查:目的是为补充叶酸提供依据。
(2)尿妊娠实验检查:目的是确定妊娠。(3)早期产前筛查: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A+βhCG(妊娠 8~13 周)。目的是筛查唐氏
(2)中期产前筛查:包括甲胎蛋白(AFP)+βhCG 或+雌三醇(E3)(妊娠 15~20
周)。检查目的是筛查唐氏综合征、18 三体米乐M6 m6米乐综合征、神经系统开放(脑积水、脊柱裂)等畸
(3)1 小时血糖或糖耐量检查:口服 50g 糖,1 小时后测定血糖,如糖筛查异常,则
成年女性常受到一些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侵袭,表现为外阴瘙痒、疼痛、灼热感,分
泌物增多,甚至尿急、尿频、尿痛,或伴有腰酸及下腹部坠痛,或出现泡沫样白带,或出现
痛,后出血等。尤其是中年女性往往需要承担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慢慢地进入
多事之秋,妇科炎症、内分泌失调、肿瘤等疾病可能会乘虚而入。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
子宫颈癌,防治子宫颈癌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宫
颈疾病普查是发现和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下面这些项目是针对
性炎则多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由毛滴虫所致的滴虫性炎,则可检到毛滴虫。2.激素检查
激素检查包括垂体激素类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刺激素、催乳激素,性激素类睾酮、雌二
(1)宫颈细胞学检查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据报道宫颈癌的 5 年生存率
是 67%,宫颈早期癌是 90%,宫颈原位癌几乎是 100%。宫颈癌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
疾病,其关键是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宫颈疾病普查是发现
和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则是目前对子宫颈
癌最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宫颈刮片,是指从子宫颈部位轻轻刮取该处的黏膜及分泌物,涂
在玻璃片上,通过巴氏染色或 TCT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异常。通过简单的宫颈涂片,
可以监测到子宫颈细胞微小的极早期变化,使致命的癌症在还没真正发生之前就被检测并治
(2)人瘤病毒(HPV)核酸检测宫颈癌的发生与 HPV 感染密切相关。以宫颈脱
落细胞作 HPV 检测与细胞学检查联合筛查宫颈癌,其效果高于单独使用细胞学检查。从宫
颈感染 HPV 到宫颈癌前病变,再到宫颈癌,大约需要 8~10 年时间,且宫颈癌前病变有向
好与向坏双向发展的可能性,关键是及时。中年女性常做这方面的检查,很有必要。
(3)其他肿瘤标志物检查如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癌胚抗原(CEA)、
糖蛋白抗原 125(CA125)等。肿瘤标志物检测有一定价值,但特异性、灵敏度不高,相对
微量元素是指占人体体重 0.01%以下的元素,它们在体内含量虽少,但在维持生命活
动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称为必需微
量元素。它们参与酶活性的调节,参与维生素和激素、电子传递体的组成,与物质代谢、生
长发育、生殖功能、免疫功能、神经功能等都有重要关系,而且也与美容相关。微量元素不
能在体内合成,完全依赖于外界环境(食物、水、空气等),因此,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
人们很关心如何补充微量元素,又如何排除有害元素。但是要注意不要想当然地缺啥补
啥。微量元素在体内是一个平衡过程,它的缺乏和过量都可以引起疾病,甚至死亡;或者说,
某一种微量元素,低浓度时是无害的,高浓度时却是有害的;微量元素补充过多,不但对身
体没有好处,而且可能出现无状态、乏力、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过敏、精神抑郁等症状;
当有这些现象而又没有其他原因可找时,您不妨检查一下微量元素;儿童因其生理特点,加
因此微量元素检测特别适合于儿童、从事特殊职业的工人的体检,也适合于某些地方病
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铁(Fe)、铜(Cu)、锌(Zn)、锰(Mn)、铬(Cr)、钴(Co)、钼(Mo)、镍(Ni)、硒(Se)和碘(I)等,有害的微量元素如铅(Pb)、汞(Hg)等。
与其他疾病比较,肿瘤有两个特征:一是肿瘤的转移性,就是肿瘤从原发病灶扩散到其
他组织和脏器,手术切除原发部位肿瘤后,其他脏器又出现新的肿瘤病灶,这也是大多数肿
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二是肿瘤的早、中期并无症状,等到医院就诊时,或肿瘤已经太大
无法切除,或已经转移,到了晚期。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早期
发现的肿瘤,不仅体积小,而且较少转移,若及时手术就能彻底清除病灶,有效控制肿瘤。
为了早期发现肿瘤,对于无症状的肿瘤患者来说,肿瘤标志物往往是唯一的能早期发现
肿瘤的线索。除少数肿瘤外,大部分肿瘤,往往会有多个肿瘤标志物阳性;或不同脏器、不
同组织的肿瘤,有相同的肿瘤标志物阳性;一个特定的肿瘤,其不同阶段、不同肿瘤细胞类
型,呈阳性的肿瘤标志物也不尽相同;或相同的标志物阳性率又不同;等等,这增加了肿瘤
标志物应用的复杂性。尽管如此,肿瘤标志物仍不失为早期发现肿瘤的良好指标。在实践中,
通过健康体检时肿瘤标志物检查阳性而发现和确诊早期肿瘤的病例是很多的。所以,应该重
视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现在许多疾病都有年轻化的倾向,肿瘤也不例外。一般来说,人到中
年,无论男女性别,最好每隔一两年检查一次;直系亲属中有人患肿瘤,经常抽烟、酗酒、
癌胚抗原、铁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CYFRA21-1)、
CYFR21-1(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TPS(组织多肽特异抗原)+SCC(鳞状细胞相关
高血压病患者可通过体检了解自己的高血压病情控制情况,了解心脑血管和肾脏等重要
器官是否受到高血压的损害,了解自己是否合并有高血脂、糖尿病等其他危险因素。建议选
(1)尿液常规和肾功能检查高血压患者若血压不被控制,病情持续发展,可在 5~10
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出现轻到中度的肾小球动脉硬化。尿液常规检查有少量蛋白尿。若肾小
球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则出现大量蛋白尿,肾脏病变加重,体内代谢废物排泄受阻,血液
中肌酐、尿素大量增加,反过来又促进高血压的进展形成恶性循环,即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
肾脏损害又加重高血压病。最终导致肾实质坏死、尿毒症、肾衰竭。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应
(2)血液生化检查——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高血压病易合并糖尿病,这两者又是
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与动脉硬化、肾脏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胆固醇、
甘油三酯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因此,高血
此外,多数高血压病患者,血液黏度升高,当合并高脂血症时,血液的黏稠度更高,致
使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中晚期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血流变的异常。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而
且有资料表明在我国能够自己发现患上糖尿病的病人只占四分之一,多数病人因病情被忽视而延误诊治,失去最佳治疗时机,且引起长期的视网膜、肾脏、血管及神经组织并发症和后
遗症,导致预后不良。因多数早期的糖尿病病人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最好经常进行体检,
糖尿病的检查手段很多,最终诊断糖尿病的依据是血糖测定。空腹血糖(FSG)、餐后
2 小时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表示的是不同时段的血糖浓度。
尿液常规中要注意尿糖、尿蛋白、尿酮体的情况。血糖和尿液常规每半个月应该检查一
(2)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GHb;HbA1)反映的是过去 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浓度。糖化血清蛋白(GSP)反映的是过去 1~2 周内的平均血糖浓度。这
两项测定都作为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前者每 2~3 个月检查一次,后者每半个月可以检
(3)血清胰岛素、C 肽胰岛素(Ins)、C 肽(C-P)测定,用于区分 1 型或 2 型糖尿
病,同时用于确定是否需要采用胰岛素治疗。C 肽也可用于鉴别低血糖的原因是胰岛素瘤过
度分泌还是病人自己注射了胰岛素。还可用于判断胰岛素瘤切除是否完整或是否转移,及用
(4)尿液微量白蛋白、尿液转铁蛋白在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中,只有糖尿病肾病是唯
一可用实验室指标来长期评价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实验室指标,不同于传统的肾功能检
查和尿液分析,其关键在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与监测。若错过时机,一旦被临床上证明为糖尿
病肾病,则很有可能慢慢地发展成肾衰竭。就是说糖尿病的肾损伤早期尚未出现明显的病理
变化,若此时未能及早发现,错过了这个时期,就可能成为不可逆的了。糖尿病患者发生肾
脏损害时,尿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就会增加,若 24 小时尿液中白蛋白排出量达到 30~200 毫
克时,说明肾脏已有病变。尿中转铁蛋白排泄增加也可以敏感地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
尿液微量白蛋白(mAlb)、尿液转铁蛋白(MTFU)测定是早期诊断早期介入从而大大推迟
(5)肾功能、血脂、肝功能每半年检查一次,以了解病情进展和并发症的情况,便于
病毒感染、食物中毒、药物中毒、酗酒等各种导致肝损伤的因素都可以导致肝病。常见
的肝病如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肝炎又包括病毒性肝炎、自身
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病毒性肝炎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
庚肝。肝炎病毒尤其是乙肝病毒,被认为是肝脏第一“杀手”(还有丙肝病毒),很多肝硬化
和肝癌患者是由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的,所以要引起高度重视,不忘经常做一些检查。不同
的肝病可选择不同的检验套餐。人们希望找到理想的肝功能试验,要求它们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鉴别不同肝病的选
择性好,但目前尚无完全符合要求的项目。从项目选择的角度,最好能回答:肝病是否存在?
何种类型?严重程度?是否能做治疗监测?预后如何?遗憾的是没有一项试验能全面回答
(1)常规肝功能套餐可供选择的,适用于各种类型肝病的一般套餐:包括总胆红素
(TBil)、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
比值(A/G)、前白蛋白(PA)、血清蛋白电泳、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GP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
(AST/ALT)、碱性磷酸酶(ALP,AKP)、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T,GGT)、乳酸脱氢
酶(LDH,LD)及其同工酶、血清胆碱酯酶(SChE)、腺苷脱氨酶(ADA),有出血倾向时,
根据这些指标检查的结果,可以作出肝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综合判断病情处于什么
(2)乙肝病毒检查指标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
抗-HBs)、乙肝病毒 e 抗原(HBeAg)、乙肝病毒 e 抗体(HbeAb,抗-HBe)、乙肝病毒核
毒前 S(PreS)、乙肝病毒抗前 S(抗-PreS)、乙肝病毒前 S(PreS)、乙肝病毒抗前 S(抗
-PreS)。也可以选择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 DNA)定量检测、
YMDD 变异检测,用于乙肝诊断和疗效观察、对治疗药物拉米夫定的耐受检测。目前有些
医院检验科已开展乙肝病毒突变测序分析,可检测到包括 YMDD 在内的多个突变点,有助
(3)其他病毒性肝炎的检查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丙型肝炎病毒基因
(HCV-RNA);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DV)、丁型肝炎病毒抗体 IgM(抗-HDV-IgM)、丁
(4)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指标各种病因所引发的反复或持续的慢性肝脏实质性炎症和
坏死,可导致肝脏持续不断的纤维增生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连续的发展过
程,两者难以截然分开。目前肝纤维化标志物有所谓“肝纤维化四项”,即Ⅲ型前胶原(PCⅢ)、
(5)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检查指标甲胎蛋白(AFP)、AFP 异质体、碱性磷酸酶
(ALP,AKP)、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T,GGT)、乳酸脱氢酶(LDH,LD)及其同工
酶、血清胆碱酯酶(SChE)、腺苷脱氨酶(ADA)、α-L-岩藻糖苷酶(AFU)等。
(6)血常规检查注意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变化。慢性肝炎病情一旦进入到肝硬化阶段,血常规检
验结果的改变,常可以提示病情严重程度。早期的肝硬化阶米乐M6 m6米乐段,常有血小板轻度降低;中晚
期肝硬化时,因脾功能亢进,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系均有下降;若单纯血红蛋白
肾脏疾病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脏感染性疾病、肾血管疾病、肾功能不
全等。这里主要介绍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和
即急性肾炎,主要表现是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尿常规检查可见肉眼血尿和
显微镜下血尿;尿蛋白增加,24 小时可达 1~3 克;尿沉渣出现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红
细胞沉降率加快。由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常发生在链球菌感染以后,所以抗链球菌溶血素“O”
效价升高。尿液微量白蛋白(mAlb)增高、尿液转铁蛋白(MTFU)增高。因此,患有急
性肾小球肾炎者,可选择尿常规检查、尿沉渣检查、尿蛋白定量、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抗“O”
简称慢性肾炎,病程数年甚至数十年。常作血常规测定、尿液常规测定、尿沉渣测定、
肾功能检查。血常规提示贫血的程度与肾功能减退有密切关系,肾功能不全者可见正色素正
细胞性贫血;尿液常规有蛋白尿、血尿、尿比重降低和管型尿;肾功能检查可以正常或有轻
有不少患者是在健康体检时偶然从尿液常规检查中被发现,或者因感冒发烧等疾病做尿
液检查时才首次被发现。这种病要通过长期观察,发现有持续性尿液改变或反复发作性血尿,
检验套餐包括尿液常规测定、尿沉渣检查、尿红细胞形态检查、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测
定、尿液微量白蛋白测定、尿蛋白圆盘电泳等。这些检查主要用来检出尿液中的蛋白质、蛋
白量的多少以及尿蛋白分子量的大小,以区别蛋白尿的来源;根据尿液中红细胞形态观察,
肾病综合征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大量蛋白尿,并伴有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检验
项目包括:①血常规:可见血小板增多,有贫血;②尿常规:尿蛋白常在 3+以上、有程度
不同的红细胞和管型;③尿蛋白定量测定:≥3.5g/24 小时;④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测定:
两者均见降低,因为蛋白质丢失过多;⑤血清蛋白电泳:可见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增高;⑥血脂检查:常与低蛋白血症同时存在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增高;⑦血清补体 C3 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清 C3 持续降低,对提示本病
很有价值;⑧肾功能检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着病情由轻到重,肾功能损害几率增加,
可选择尿素、肌酐、肌酐清除率等项目;⑨其他:可见纤维蛋白原增加、转铁蛋白和免疫球
泌尿是肾脏最基本的功能,泌尿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选择性重吸收及排泌。尿
素(氮)、肌酐等机体代谢产生的终端废物,在正常情况下由肾小球过滤和肾小管排泌排出
体外。当肾小球和肾小管出现问题时,使人体的氮和肌酐等不能及时运走,沉积在体内血液
中,导致血液中的浓度增高;另一方面,肾小球、肾小管病变又使它们所承担的屏障功能和
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从尿液中排出的中、高分子蛋白质和低分子蛋白
肌酐清除率、尿素、肌酐、尿酸、胱抑素 C(Cys C)测定属于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屏障功能检测主要是肾小球性蛋白尿的测定,包括尿液白蛋白、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免
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障碍,尿液中排出的是低分子蛋白质。包括β微球蛋白(β-mG)、
α微球蛋白(α-mG);还有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蛋白-1(Protein-1;CC16)、TH 糖
在内分泌疾病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腺功能紊乱,而且是至今仍容易被漏诊的疾病。甲状
腺功能紊乱又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两种,且都
甲亢的临床表现不一,轻重差别很大,病情轻者可能会与神经官能症相混淆。患者主要
表现为怕热多汗,有低热、心悸,胃口大增而体重下降,疲倦无力,烦躁、易激动,突眼症,
甲减的临床表现多样,如容易疲劳,怕冷,厌食而体重增加,表情淡漠,眼睑和面颊有
甲亢和甲减除症状典型者以外,主要依赖检验指标的变化,这些指标对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情变化、治疗、疗效判断都很有价值,在检验结果“解读要点”中将作详细介绍。经常选择
包括血清总甲状腺素(TT)、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
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血清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T)。TT 是判断甲状腺功能最基
本的筛选指标。甲亢患者 TT 明显升高,符合率可达 95%左右;TT 与 TT 常平行变化,轻
型甲亢或甲亢早期 TT 比 TT 更灵敏。TT 与 TT 测定结果易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浓度改变的
影响,所以同时测定 FT 与 TT 更能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甲亢患者 rT 含量升高,在治疗中
在反映甲状腺功能紊乱的项目上,促甲状腺激素(TSH)是比甲状腺激素更敏感、更可
靠的指标,其干扰因素少。因此目前都推荐以血清 TSH 测定作为甲状腺功能紊乱的首选筛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浓度改变对 TT、TT 的影响很大,为排除影响,可以用
TT/TBG 比值做判断:比值 3.1~4.5 提示甲状腺功能正常;比值 0.2~2.0 应考虑甲减;比
多数甲状腺功能紊乱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可以选择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测。包
括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甲亢患者体内胆固醇合成增加,分解排泄也相应增加,而且胆固醇分解排泄大于合成,
1976 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凡与性行为、性接触密切相关的各种传染病统称为性传
播疾病,1983 年又确定用“性传播疾病”取代过去使用的“性病”一词。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已扩
展到至少 30 种由微生物或寄生虫所感染的疾病。其中,、、生殖器疱疹、非淋球
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和艾滋病,在我国被列为重点防治的疾病。
对于有可能感染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必须注意经常做这方面的检查。(1)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
致病。HIV 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其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
统被 HIV 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从而感染其他的疾病
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 9 年至 10 年。实验室可以
检测 HIV 抗体,HIV 抗体检测分初筛试验和确认试验两类。我国对艾滋病的检测有严格规
定:初筛试验可在国家认可的一般医疗机构进行,确认试验则需由国家指定的专门医疗机构
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检验包括血清学检查(即免疫学检查)、病原体检查、核酸扩增
检查,而主要取决于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也分为初筛试验和确认试验两类。初筛试验包
括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快速血浆反应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
应素试验(TRUST),确认试验包括螺旋体微量血凝试验(TPHA)、螺旋体明胶颗
粒凝集试验(TPPA)、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等。其他试验一般作为
验主要依赖分泌物直接涂片检查和分泌物的淋球菌培养。核酸扩增试验可用于无症状的淋球
种疾病者占 20%,其余 75%的人可能处于“吃饭不香,睡觉做噩梦,浑身乏力,烦躁不安”,
出现亚健康状态,如硬撑硬扛,不引起重视,疾病就会接踵而来;如能重视自身保健,
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转变成健康状态。有许多亚健康状态与疾病的早期表现密切相
关,或者其本身就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应该重视亚健康的种种表现,可以求助临床医师
(1)与消瘦疲劳乏力相关的常见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结核病、恶性肿瘤、胃
肠道病变、便秘、甲状腺功能紊乱、高血糖、低血糖等。(2)可供选择的检验项目: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肝功能、甲胎蛋白、乙
肝两对半、尿常规、尿液微量蛋白、肿瘤标志物、结核抗体、甲状腺激素、血糖、糖化血红
(1)与食欲缺乏相关的常见疾病:肝炎、肝硬化、结核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尿毒症、
(2)可供选择的检验项目: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肝功能、甲胎蛋白、乙
(1)与心悸胸闷胸痛相关的常见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甲状
(2)可供选择的检验项目:血脂、心脏标志物(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
及其同工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肌钙蛋白 I 或 T、肌红蛋白)、脑钠肽(BNP)、肝功能、
甲状腺激素、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肝功能、尿常规、尿液微量蛋白等。
(1)与关节、腰背部疼痛相关的常见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
(2)可供选择的检验项目:尿酸、抗核抗体、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红细
(2)可供选择的检验项目:前列腺按摩液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
(1)与皮肤瘙痒相关的常见疾病:过敏(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尘螨过敏、花粉过敏、
化妆品过敏等等)、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血糖高、黄疸、肾病、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
(2)可供选择的检验项目:妊娠试验、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肝功能、尿
常规、尿液微量蛋白、甲状腺激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寻找过敏原,可做皮内试验、贴斑试验;反复发作的过敏,又找不到过敏原,可选择专用的“过敏原试验”,其可多达几十
(1)与出血症状相关的常见疾病:牙龈出血、鼻出血、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皮
(2)可供选择的检验项目:血常规(注意血小板、嗜酸性粒细胞)、尿常规、粪便常
规、潜血试验、痰液常规、出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免疫功能(如
我们愿意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业余的时间给大家分享,大家有不明白的也可以一起
探讨、学习和交流。我们只和大家分享纯医药知识,不做任何的广告,不做任何的推销。我
做成电子书格式,大家可以阅读,也可以使用语音朗读软件收听。也可以使用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