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中国农业人均GDP为什么超越美国?—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您好,欢迎访问米乐m6官方网站!
10年专注环保尿素研发制造 环保尿素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400-563-4540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中国农业人均GDP为什么超越美国?

作者:小编 时间:2025-02-19 10:46:24 点击:

  咱们都知道,随着中美博弈的不断升级,美国将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都视为“国家安全”的威胁,予以禁止。

  12月11号,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81票对140票通过了国会年度国防法案。

  在这个法案里,美国禁止使用中国制造或采用中国开发的操作系统的激光雷达技术、禁止同中国在线辅导公司以及为华为提供半导体产品和服务的实体签订合同。

  这其实都不算啥,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法案中还明确,禁止销售中国的新鲜或冷藏大蒜!

  美国人的理由是,中国大蒜充斥美国市场,对美国蒜农、他国农业产业和美国消费者造成重大打击。

  2023年中国大蒜产量达到2234.1万吨,出口量才多少?才223万吨!也就10%的量。

  很多人奇怪,在大家的印象中,美国地广人稀,耕地都是大面积农场,适合机械化作业。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是如何在人均农业资源偏少的情况下,创造出比美国人均更高的农业GDP呢?

  农民开着飞机喷农药,几个人就能种几百亩地,是个妥妥的农业大国,怎么可能是个贫瘠的国家呢?

  平均海拔480-1100米,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缓坡高原,和中国那种几十米海拔的平原不是一个东西。

  表层土壤还算可以,但因为不是沉积型土壤,土层薄,易破坏,表层土壤一流失,就完蛋了。

  自西向东席卷美国三分之二领土,破坏掉50万平方公里土地,3亿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美国中南部的土地,就会发现颜色和中国的红壤很像,这就是表层沉积土层被风吹走后的结果。

中国农业人均GDP为什么超越美国?(图1)

  气温高有利于植物生长,需要大量水分,而刚好这个时候季风带来降雨,庄稼长得就好。

  美国呢?中间是平原,东西两头分别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与洛基山脉,山脉都是南北走向。

  不仅北方一直到加拿大都没有像样的东西向山脉阻挡北极的冷气流,南方直到中美洲也没有东西向山脉阻挡大西洋湿润空气。

  冬天,来自北部的寒潮可以一口气抵达南部,哪怕德州这么靠南的地方,也会爆发寒潮。

  比如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一次就造成千人丧生,经济损失高达两千亿美元。

  因为北美就像个地球版三体,先是文明诞生,但没过多久,就遇到寒潮,文明衰亡。

  为啥西班牙人先发现美洲大陆,但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对北美不闻不问,反而死磕南美和中美?

  咱们都知道五月花号送北美移民的故事,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五月花号的航行过程中,只死了5个人。

  但到美国后的第一个寒冬,让船员和乘客各有一半人死亡,包括仅有的二十二个成年女性中的十八个!

  但他们也只敢长期躲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的十三块殖民地上,对翻过山去,开拓寒风特别强烈的大平原,很长时间都没兴趣。

  直到十九世纪,因为工业化的不断进步,棉布衣服的大量普及,还有铁路建设以及取暖设备的发明,美国才开始真正开发西部。

  美国从2001-2021 年,小麦平均单产最高纪录为 2016 年的 456 斤,中国小麦的平均亩产是美国的 1.7 倍左右。

  所谓对美国农业条件好的传言,都是早年英国人鼓励移民的谎言,最后流传下来了而已。

  他们的农场中的农民,其实是被叫做工人(Worker)的,而不是农民(Farmer)。

  20世纪初,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大型农用机械,就开始在美国广泛普及。

  精巧高效的机器只需要技术人员就可以重复操作,大量的人口从农业生产中脱离,美国城市化开始加速。

  到了20世纪中后期,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发展,美国农业又进入了自动化阶段。

  很多60、70后应该都帮家里干过农活,特别是收玉米的时候,需要人钻进密不透风的玉米地中,人工摘玉米穗。

  玉米收割机能直接将玉米杆整个铲进收割车里,而车内的分拣系统又能自动将玉米棒分离出来。

  大型的玉米收割机一次可以收割12行的玉米,一小时就能收割330吨的玉米。

中国农业人均GDP为什么超越美国?(图2)

  农作物需要通过土壤吸收营养来生长,化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缺失的营养物质,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农业肥料是传统的农家肥,如人畜排泄物、秸秆等。

  施肥之后也需要时间长才能分解变成植物所需的养分,而且养分组成不固定,存储和计量都比较麻烦。

  从20世纪初,就开始使用现代合成氨工艺来生产化肥了,氮肥比传统生物固氮效率提高约100倍。

  化肥让农田从培肥—生产的长周期转变为连续生产的短周期,极大地提高了农田产出效率。

  相比传统农家肥,化肥养分浓度高,养分含量一般超过40%,是传统有机肥的10倍以上。

  而且因为化肥中的养分主要是无机态的,不需要经过微生物转化分解,施入土壤中后会迅速被作物根系吸收,在植物生长旺盛阶段可以迅速满足作物需要。

  因为前文说了,美国雨热不同期,这就导致如果没有足够的水利设施,美国庄稼根本就种不活。

  所以早在50年代,美国铺设了通往各个农田的输水管道,采用了沟灌、畦灌的灌溉技术。

  灌水器材主要有多口门给水栓、多出口输水管、虹吸管等,可同时给8条灌水沟灌水。

  畦灌则主要应用于大田密植作物(如小麦等),畦宽10米左右,畦长200米左右。

  灌溉时采取大流量快速推进方式,每一畦配一个给水栓,一次灌一畦,从而提高了灌水效率。

  仅中央谷地一地,2007年至2015年期间所超采的地下水,就占全美地下水总取水量的20%。

  但问题在于,美国这米乐M6 米乐平台种农业模式,眼前看起来可以,但时间越长,越难以为继,效率也会越来越低。

  即采用现代化的设施及农业机械装备,依赖大量地投入化学肥料、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用高投入换取高产出。

  比如美国的农业机械,生产农机需要的钢铁就不说了,光每年的石油,都需要6000-7000万吨!

  由于土壤有机质的减少和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农民必须使用更多的化肥、农药才能维持同样的产量,造成能耗翻倍。

  1980 年平均每施用一吨化肥可以收获15到20吨玉米,到 1997 年,每施用一吨化肥只能收获5到10吨玉米。

  美国31个州存在化肥污染的问题,衣阿华州大泉盆地在1958—1983年的25年间,土壤中的硝酸盐浓度增加了3倍。

  导致平均每年有31亿吨土壤流失,每生产一公斤的玉米就要因此流失一公斤的土壤。

  尤其是到了干旱时期,水位直降200米,地下水逐渐减少,这才导致该区多地地面下沉。

  更要命的是,长期下沉导致粘土层变形,封存在粘土层中孔隙水被释放,而孔隙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毒物砷。

  也正因为如此,美国的农业生产效率,是越来越低,人均农业GDP也越来越低。

  我们都知道,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到来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谁来种地”“农村凋敝”等问题开始被各界所关注,不少人对此忧心忡忡。

  2024年在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国粮食总产量高达70650万吨(14130亿斤),比2023年增加1109万吨(222亿斤),增长1.6%。

  其实相比美国的大农场模式,中国的小户耕作很难普及农机,因为农机太贵,农民买不起。

  “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机补贴也越来越多,补贴的比例也很高,在10%-40%不等.

  根据农机补贴公示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公示补贴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和玉米收获机29万台。

  因为小麦是从南向北依次成熟,所以跨区域作业机械,也可以先收割南边,然后再向北方迁移,这样不用买太多收割机。

  一批收割机就能把全国的小麦都割了,农民只需要花钱租农机就行,平时不用承担养农机的成本。

  数据显示,在麦收高峰期,单日投入的联合收割机数量超过20万台,最多时达到25万台,小麦机械化收割率超过98%!

  以尿素为例,别看尿素的生产原理就在中学课本上写着,但想要大批量低成本生产尿素,可没那么简单。

  其次,氨的合成需要将无烟煤与天然气通过机器制造成一种含有氢气和氮气的原材料气体,并通过一定手段将原材料气体中的氢气和氮气去除,留下更为纯净原始的气体。

  例如与火箭燃料舱同款的空分机,能够承受70个大气压与1300度高温的容器汽化炉等等。

  这么高的技术,一般国家根本搞不定,哪怕已经实现月面着陆的印度,也搞不定小小的化肥。

  你看,印度的水稻每亩产量仅约250斤,而中国的水稻平均亩产则在800至1000斤之间。

  中国的化肥产业,其实建国后就起步了,但因为技术相对落后,产量并不是很大,价格也比较贵。

  早在1997年,中国就摘掉了世界尿素进口大国的帽子,而且成为世界第一大尿素生产国。

  到了2018年,中国仅尿素产量就超过了5200吨,占去了全球尿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尿素生产大国。

  在爆发期就赶上了智能化的浪潮,所以美国虽然农机更多,但生产效率比不上中国农机。

  2023年,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0.78亿千瓦,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套)。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智能农机装备达180万台。

  在这些智能农机行列中,以无人驾驶拖拉机、精准施肥喷药机为代表的高端智能农机逐渐应用到田间地头,极大提高了农业效率。

  举个例子,美国的拖拉机,一天只能耕8个小时的地,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工人只能工作8小时。

  哪怕夜晚也不影响其工作,只要在卫星地图上确定好作业区域,并保证油料充足就行。

  更何况植保无人机飞的更低,喷出的农药更容易附着农作物表面,不至于被风吹走。

  事实上,喷农药只是植保无人机作用的一方面,植保无人机早就被中国农民玩出了花。

中国农业人均GDP为什么超越美国?(图3)

  比如,有的果农,过去采摘果子,要靠背篓从山上背到山下,不仅费工费力,而且雇工成了最让人头疼的事。

  甚至在苏州太湖之滨的水蜜桃和翠冠梨产区,无人机连蜜蜂的活都抢了,开始帮助这些果树人工授粉。

  从耕地、播种、施肥、灌溉到收获,农业经营者甚至都可以不用下田,就能收获粮食了。

  根系与智能传感器相结合,通过监测土壤温度、湿度、养分含量、酸碱度等指标,科学预判大蒜生长状态,并给出相应的养分调整策略。

  精准化灌溉技术还能合理调整水分含量、温度、酸碱度等参数,使大蒜生长环境更加合理、稳定和适宜,提高大蒜的产量,保证同批大蒜品质一致。

  大蒜采摘后,不处理容易发芽,需要用放射性同位素钴60以6000-7000伦琴的剂量辐射照,防止大蒜发芽,方便运输。

  运输过程中的冷链也需要具备通风、温度、湿度条件,否则大蒜素含量就会发生变化。

  我们如果仔细观察一下美国农产品种类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主要就四样:

  粮食有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麦、燕麦、荞麦、大豆、绿豆、红小豆、其他米乐M6 米乐平台杂豆、马铃薯、甘薯等等等的。

  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籽、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甘蔗、甜菜、‌茶叶、‌烟叶、香料等等。

  咱们一直都在传言美国粮商要控制世界粮食,那你应该可劲种小麦和水稻啊,为啥死磕玉米和大豆呢?

  玉米这玩意大家都知道,耐旱耐寒,不挑地,所以中国总喜欢在犄角旮旯种一些玉米,主要用来喂牲口。

  棉花也差不多,比较耐旱,一季耗水量只有350立方米/亩,比较适合美国缺水的环境。

  简单来说,就是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吃得丰富,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等一个都不能少。

  从内湖的大水面养殖到深远海的海洋牧场,从东北的林果到天山脚下的水果,从西南高原农业到西北的旱作农业。

中国农业人均GDP为什么超越美国?(图4)

  为什么韩国人来中国,看到西瓜喂猪破了大防?为什么日本人来了中国狂炫草莓?

  这种心态,从小就习惯食物丰富的中国人是理解不了的,中国人根本无法想象食物单一的国家到底是什么样子。

  人嘛,都喜欢吃新鲜的,所以一些比较稀罕的食物,自然就具备更大的附加值,也往往成为农业GDP增加的利器。

  比如车厘子,过去中国需要大老远从智利进口,一斤都要上百元,堪称贵族水果。

  可是后来中国人发现,车厘子作为一种喜冷凉、湿润气候的水果,在新疆的部分地区有着良好的生长条件。

  新疆的雪山山谷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车厘子果实的糖分积累和提高品质。

  但是到了中国云南,发现这地方阳光充足,土壤肥沃,为阳光玫瑰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

  但是经过十年研发探索,不断引种、试种、试错、改进,不断消化吸收、研究论证、稳步推广,国产牛油果已经投产。

  目前已经取代了15%的进口牛油果,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高中,也为中国农村脱贫致富增添了新路。

  一言以蔽之,美国农业虽然发达,但生产的主要是技术含量最低、土壤气候条件需求最低的粮食(大部分是玉米),属于低级农业。

  目前,中国养了全世界12%的牛,15%的鸡,23%的羊,50%的猪,70%的水产品!

  中国2021年超过美国,每天的人均蛋白质供应量达到124.61克,美国为124.33 克。

  说明中国人即使不像美国人吃那么多肉,人们也能以有利于地球的方式增加蛋白质摄入——

  所以,要论吃的花样,别说没见过肉的韩国人了,就连无肉不欢的美国人来了中国,也要叹服!

  不信你去南宁的郊区看看,晚上路边一片非常壮观的满天星灯海,这不是什么商业CBD,而是火龙果田!

中国农业人均GDP为什么超越美国?(图5)

  要水,托中国几十年农田水利建设的福,水泵一开,水源根本不是问题,而且还能回收循环利用。

  不仅电能管够,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一批专家还将稀土材料和LED灯相结合,研发更贴合温室农业需求的LED光源,以特定的光谱促进植物生长。

  目前,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490公斤。

  2023年,中国肉类总产量9748万吨,奶类产量4281万吨,禽蛋产量3563万吨。

  中国14亿多人,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23万吨肉、9万吨禽蛋、10万吨奶。

  美国工业都衰退了,那么整个农业的衰败,随着地面沉降和土壤毒化,也几乎是一种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