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在我国化石能源消费中占据重要比重,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能源支撑,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要推动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就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煤炭资源“富矿精开”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能源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水、风、光等一次电力产业迅速发展,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水、风、光等一次电力波动性、间歇性特征明显,难以满足社会用电稳定需求。煤炭经济、灵活、稳定,尽管各地不断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逐步收缩或退出煤炭产业,但煤炭消费绝对量依然不断上涨,是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发挥着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贵州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亿吨级煤炭基地,在西南地区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中的地位突出,随着周边省份煤炭去落后产能,区域煤炭需求缺口将有可能不断扩大。贵州强力推进“富矿精开”,必须考虑区域煤炭供需关系平衡,在综合新能源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中,更好发挥煤炭支撑性调节性作用。一是持续释放优质产能。作为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要充分发挥贵州煤炭储量及品种分布相对集中并具有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增加优质产能供给。要坚持分类整改,对老矿大力推进技术改进,稳定煤炭基础产能;对新建矿井,要支持优强企业调整优化矿区范围,合理规划建设清洁高效先进节能新矿,形成规模化的煤炭开发格局,确保新建矿井早竣工早投产。二是促进与新能源产业高效协同。新能源产业是贵州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产业高效协同,有利于推动全省能源产业绿色化发展。贵州煤炭开发利用区与风光新能源富集区高度重合,区域空间协同优势明显。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开发面临的土地资源约束问题,而且还可以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延续煤矿生命周期,使煤矿再现经济活力。同时,煤炭开采区的坑口电厂可以为新能源削峰填谷提供稳定支撑,实现煤炭“富矿精开”与新能源发展的有效协同。三是加快布局建设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支持我省在毕节、六盘水、黔西南布局建设大型煤炭储配基地,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布局煤炭储备基地是国家构建能源安全体系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平抑地区煤炭供需波动,熨平煤炭价格波动对电力供应的影响。贵州要积极承担起国家赋予贵州的职责使命,统筹考虑煤炭产、运、储、用,加快布局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发挥好西南地区煤炭市场蓄水池作用。
推动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关键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从煤炭全产业链看,煤电一体化成效显著,推动了煤炭向下游产业的延伸。此外,煤焦一体化、煤化工也是煤炭延伸产业链的重要路径。一是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煤化工行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且煤化工用煤(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双控考核,为煤化工行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贵州煤种以无烟煤和焦煤为主,是上好的化工原料煤,为现代煤化工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条件。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煤焦化、煤制合成氨、尿素等为主的传统煤化工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以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等为重点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但对标国内先进地区,贵州煤化工产业仍存在结构单一、下游产品开发不足、煤炭开采成本较高、煤化工产品成本偏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清洁高效开发利用。要推广应用先进工艺技术,改造提升合成氨甲醇等传统产品,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延伸甲醇后加工产业,发展有机精细化工产品。二是大力推动煤焦一体化。焦炭处于煤炭产业链中游,下游应用领域集中。贵州焦化企业区域相对集中,靠近资源地。在国家环保和能耗双控产业政策影响下,煤焦一体化势在必行。当前,国内正在淘汰焦炭市场落后产能,大大改善了国内焦炭市场供需条件,要抓住此次产能结构调整的机遇,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煤焦一体化,提高焦炭市场集中度,释放煤炭经济效益。煤焦一体化中焦炉煤气是工业副产氢的主要手段,预计工业副产氢占制氢来源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随着氢能源需求的释放,煤焦一体化作为氢能源产业链的上游,经济效益将显著提升。对此,要积极引导焦化企业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焦化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着力打造煤焦化一体化产业基地。三是加大煤层气米乐M6 米乐平台开发利用。煤层气俗称瓦斯,是重要能源之一。实现煤炭“富矿精开”离不开对煤层气的综合治理。2023年2月,贵州首次实现煤层气规模化开发利用,实现瓦斯变废为宝。要继续做好煤层气地面开发与煤矿瓦斯抽采并举的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贵州电网公司六盘水水城供电局党员服务队一行3人走进辖区的腾庆煤矿自建变电站、配电房,对用户供电设备开展特殊巡视检查
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煤炭产业精细化、高端化发展关键在科技创新。贵州煤炭产业领域研发投入相对有限,研发投入产出效率相对较低,科技赋能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与国内其他煤炭综合开发利用区情况看,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优势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煤炭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借鉴其他省份煤炭产业发展路径,贵州必须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精细化高端化上下功夫。一是探索推进煤炭地下气化。煤炭地下气化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向,是通过将地表下的煤炭直接进行控制燃烧,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不仅可以制氢,而且可以作为甲醇、合成油、氨的原料气,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优于当前开采模式。二是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近年来,贵州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严重影响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要积极促进大数据与煤炭行业融合,不断衍生智慧矿山等创新路线,推进行业监管线上化、煤炭交易透明化、运行维护无人化、安全预警网络化、煤炭消费互联化,最终构建智慧煤炭系统新形态。要构建瓦斯监测分析平台,加强对瓦斯的实时监测,提升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水平,提高重大灾害防治能力。三是大力发展矿山装备制造。矿山装备制造是煤炭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柱产业,在产业精细化、高端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六盘水等地已经集聚了一批煤矿装备制造业企业,本地设备配套率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贵州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但贵州煤炭装备制造业发展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关键基础零部件和整机发展明显滞后、高端产品供应不足等问题,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研发适合贵州煤炭资源特点的自动化开采装备,提高煤机成套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水平。
[万坚、谢艳锋单位_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郭霖单位_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本文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发展经济学重点培育学科(ZDPYXK202306)阶段性成果]